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Google Wallet - 電子貨幣的時代

Google Wallet 2011526日在美國發表,網路上已經有相當多的文章介紹Google Wallet這項新服務的內容、參與的廠商等等。因此,筆者就不針對Google Wallet的內容作介紹,反倒這邊花一些篇幅,與各位分享一下筆者對於這個技術的小小看法,想聊聊未來它會如何影響到金融、網路與我們的生活。

Google 的伏筆


去年底Nexus S發佈的時候,很多網路上的文章都覺得比較起NFC手機技術的先驅- Nokia而言,Google 發表的是一支殘缺的NFC手機。NFC技術三個主要的Features中,Google只提供簡單的Reader mode(還沒有writer呢!雖然它是一個目前最少被提到的NFC技術之一)。通常被認為NFCKiller Application – 「用手機刷卡的卡片模式(Card Emulation Mode)」卻一點聲響都沒有。最初推出的應用為在波特蘭推出以標籤(TAG)為主的Location的應用。(請參考engadget 上關於此應用的報導)。手機推出五個月後,Google 正式推出Google Wallet,讓原本摸不著頭緒的大家,逐漸有了較為明瞭的輪廓。


Google 創新的經營思維


Google Wallet的背後為NFC技術的使用。

NFC技術有人拿來與藍牙、GPS技術做比較,認為這是手機的一項feature,裝了軟體就可以用的東西。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NFC是一種整合性的技術,整合了虛擬與現實、金流與資訊流。光憑電信業者而不結合其他的業界應用,是無法將NFC服務推至一種吸引人使用的下一代新技術。放眼過去三年全世界的以電信業者主導NFC技術試驗,皆是提供卡片應用的NFC服務,給人一種「用手機刷卡還挺方便的」印象。


但問到若同樣規格的手機,需增加100 USD可以增加NFC技術,這其中的成本不僅是手機硬體上的費用,還包括了卡片的管理費用,如TSM(TSM的議題請看[TSM是關鍵因素嗎?]一文)。很多使用者還是比較Prefer帶張卡片出門或是使用坊間於手機背蓋貼上悠遊卡的方式(幾百塊台幣即可完成)。由此可見,NFC技術在過去以電信業者補貼手機加上銀行一同發卡的單一服務下,有著高成本卻不見得能夠吸引民眾加碼購買的狀況廠商。一直存在著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比較起過去Nokia的經營模式,Nokia提供了一支具有NFC功能的手機,讓電信業者、銀行業者等相關業者去推行跟NFC相關的業務。(相較於銀行,服務仍是以電信業者為主來推出的,畢竟手機補助是由電信業者來負擔)Nokia的角色就是忠實的依照標準提供了一支具有完整NFC功能的手機,其餘的就是電信業者的business。


Google Wallet的出現,其實帶給NFC技術另外一個思維。過去百家爭鳴的TSM平台只是一項技術,並非NFC推行的最重要因素。在Google的看法上,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一個完整的服務平台,而NFC是幫助他們擴展服務範圍至網頁搜尋之外的方式。從以下幾點Google宣布的消息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TSM與First Data合作:Google 不認為下載服務的TSM技術為它目前推行的核心。就Google而言,TSM只是一種下載的管道,裡面牽涉很多與金融相關的安全Issues,它的目的是加速民眾了解NFC的便利性,增加服務與廣推NFC手機是他要做的事情,TSM這部份就交給專業的First Data來處理。


2. 金流處理:經營電子錢包業務由於有穩定的交易費用可以抽成,因此對於銀行或其他有意藉著NFC跨入付款業務的業者而言,是十分誘人的甜點。Google對此收入亦不意外的想要跨入,提供了他自己的Google Prepaid Card,不過在處理後續金流的部份,仍然仰賴MasterCard與Citi Bank的金流網路。對於Google來說,沒有消費商店終端的錢包等於nothing。不如與已經建置好很多消費點的業者合作,可以快速擴展業務。


3. Open Purse : Google一向都打著Open的旗幟去提供服務,深知開放後可帶來的力量(Android這三年來快速成長便是個例子)。在Google Wallet並不想採佔之方式,而是提供一個平台,讓錢包提供商可以上架,消費者也可以有權利選擇Google的以外的錢包。


從這三點來看,Open purse是一個很好的issues,過去的NFC模式為,手機製造商、手機提供商與NFC智慧 SIM卡提供者(電信業者)、服務提供者、銀行、TSM串連在一起的。





Google所創造出的ecosystem卻是手機製造商與NFC智慧卡提供者(Google)、手機提供商(電信業者)、服務提供者、銀行(其實某方面而言他也是服務提供者)、廣告商、實體店家。差異在於,Google淡化了TSM的重要性,轉而提供的是一個開放式的NFC平台,讓更多參與者參與這個平台,只要是含NFC功能的Android Phone,服務業者都可以與Google合作上架服務。結合既有的Offerscoupon服務,成為一個NFC服務平台。對卡片服務業者而言,他不需擔心手機的相容性、要找哪家TSM公司配合等惱人的議題,反倒還可以享受到廣大的Google的服務所產生的綜效。而在這樣的架構中,電信業者由於無法掌握到智慧卡,而將只能扮演銷售手機的角色。

這個現象可以從另外一件事情來看,此次與Google Wallet合作的電信商只有一家Sprint,那美國其他的電信商呢?請參考這個網站:http://www.paywithisis.com/ 這是一個由AT&T Mobility, T-Mobile USA, and Verizon Wireless所組成的NFC Wallet聯盟。Google 提出的計畫,在某一個方面而言bypass掉電信業者可以掌握智慧卡主導權的機會,因而在美國出現了兩種不同的NFC Wallet聯盟:Google 結合服務業者vs. 電信業者聯盟。



結語

關於兩個聯盟未來的競爭態勢,這部分還尚需要觀察,目前大家的問題都在於沒有太多的基礎建設以及民眾對這項技術普遍認知不足。加上未來Google若銷售僅含智慧晶片但不支援電信業者的智慧SIM卡的NFC手機,這不知道是否會遭受到電信業者之抗議,目前也尚未知。(但如果是iPhone推出類似的方案,電信業者相信也是無可奈何)不過無論如何,對於銀行以及未來推行卡片服務的業者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手機市場是個完全未開發的領域。

沒有留言: